超个人心理学的基本思想与佛教涅槃说的相通之处

被引:2
作者
詹伟鸿
机构
[1] 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关键词
超个人心理学; 涅槃; 意识谱;
D O I
10.15891/j.cnki.cn62-1093/c.2006.05.065
中图分类号
B84 [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 ; 0402 ;
摘要
超个人心理学是以超越性精神体验为研究对象,它吸收东方许多传统的哲学、宗教理论。涅槃作为佛教修行所要达到的最高目的,是佛教的核心理念之一。超个人心理学的意识理论与涅槃有相同之处,两者在人性基础、通往超越性精神体验的方式上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分歧。
引用
收藏
页码:221 / 22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洞察未来.[M].(美)马斯洛著;许金声译;.华夏出版社.2004,
[2]  
佛教史.[M].杜继文主编;任继愈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3]  
存在心理学探索.[M].[美]马斯洛(Maslow;A·H·) 著;李文灉 译.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4]  
人性能达的境界.[M].(美)马斯洛著;林 方译;.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5]  
动机与人格.[M].马斯洛(Maslow;A.H.)著;许金声;程朝翔译;.华夏出版社.1987,
[6]   超个人心理学观评析 [J].
郭永玉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4) :96-103
[7]   佛教的“涅槃”观念 [J].
姚卫群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03) :30-36
[8]   马斯洛晚年的超越性人格理论的形成与影响 [J].
郭永玉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2, (02) :53-58
[9]   雅斯贝尔斯交往理论探析 [J].
周宏 .
现代哲学, 2000, (01) :85-91
[10]   走向整合的超个人心理学 [J].
杨韶刚 .
心理学探新, 1999, (01) :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