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腹地1985年雪灾成因分析

被引:15
作者
柳艳香
汤懋苍
魏丽
刘卫民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省兰州市,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省兰州市,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省兰州市,天水地区气象局!甘肃省天水市
关键词
雪灾; 青藏腹地; 卫星辐射场; 地热涡; 地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34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分析了 1 985年 1 0月青藏高原腹地一次特大雪灾的地面气象要素场及卫星辐射场特征 ,并对造成重雪灾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 :此次雪灾的范围与过程 ,降水量≥8mm与积雪深度≥ 5cm的范围基本一致 ,雪盖的后延冷却效应较强 ,持续时间近 5个月 ;卫星辐射资料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 ,地气系统净辐射收支中行星反照率起主导作用。 1 1月积雪中心区域各因子均达极值—行星反照率距平高达 1 6 % ,OLR距平值减小 - 1 4 .6W/m2 ,地气系统净辐射距平值达 - 2 5 .4W/m2 。初步发现 :如果下半年西天山—帕米尔间 (73°~ 75°E)有 7级以上地震或青藏腹地 (32°~ 35°N ,85°~ 1 0 0°E)有 5 .9级以上地震发生 ,就会引发当年冬季或 /和次年春季的重雪灾。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5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藏北地区冬季降雪对地面反射率的影响 [J].
沈志宝 .
高原气象, 1996, (02) :36-42
[2]  
青南高原雪灾序列年表与气候统计特征[J]. 孙武林,吴永森.青海气象. 1996(01)
[3]  
青南高原雪灾序列年表与气候统计特征[J]. 孙武林,吴永森.青海气象. 1996 (01)
[4]   1980~1993年我国“地热涡”的若干统计特征——Ⅰ.“地热涡”的时空分布 [J].
汤懋苍 ;
高晓清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5, (11) :1186-1192
[5]   冬季亚欧大陆雪盖与湖南汛期降水 [J].
叶愈源 .
高原气象, 1986, (03) :271-273
[6]   青藏高原的积雪及其对东亚季风的影响 [J].
郭其蕴 ;
王继琴 ;
不详 .
高原气象 , 1986, (02) :116-124
[7]  
走过西藏[M]. 作家出版社 , 马丽华著, 1998
[8]  
地气耦合与天灾预测[M]. 地震出版社 , 郭增建等著, 1996
[9]  
青藏高原气候[M]. 气象出版社 , 戴加洗主编,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