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数据鉴真规则解构

被引:23
作者
郭金霞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关键词
电子数据; 客观真实; 鉴真; 规则建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5.13 [证据制度];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030609 ;
摘要
电子数据证据是以电子形态的数据来证明案件事实的,电子数据的鉴真既包括对源电子数据的鉴真,还包括对目标电子数据和呈述性电子数据的鉴真。源电子数据是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的电子数据,即在案件发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电子数据。在诉讼证明中,本源数据是基础性的,不可或缺的。从电子数据的生成过程来看,一个特定的电子数据一般都是由输出数据和附属数据构成,并从不同侧面以其所表征的数据信息合力构成了该电子数据的证据信息。基于输出数据与附属数据的形成与分态,"人的主观意志"和"程序系统的运行"是影响其客观真实性的主要因素,考虑电子数据的完整性反映的不同角度,以及影响电子数据真实性的因素维度,我国应当建立多维度立体式的电子数据鉴真规则。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6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论证据客观性保障规则 [J].
纵博 ;
马静华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04) :76-86
[2]   关于证据属性的若干思考和讨论——以证据的客观性为中心 [J].
汤维建 .
政法论坛, 2000, (06) :127-139
[3]  
美国《联邦证据规则》(2011年重塑版)条解[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王进喜, 2012
[4]  
证据法[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美)罗纳德·J.艾伦(RonaldJ.Allen), 2006
[5]  
麦考密克论证据[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美]约翰·W.斯特龙(HohnW.Strong)主编, 2004
[6]  
美国电子证据规则[M]. 中国检察出版社 , 刘品新主编, 2004
[7]  
电子证据法研究[M]. 法律出版社 , 何家弘主编, 2002
[8]  
刑事诉讼法学[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陈光中, 2000
[9]  
英美证据法[M]. 中信出版社 , 沈达明编著, 1996
[10]  
证据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陈一云主编,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