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话语建构:原则与目标

被引:6
作者
陈曙光
余伟如
机构
[1]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学术话语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 理论自觉; 中国威胁论; 西方话语; 话语建构;
D O I
10.16479/j.cnki.cn43-1160/d.2014.04.014
中图分类号
D8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30207 ;
摘要
<正>"话语"是人类基本的生存方式之一。话语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壮大起来的,话语的每一次在场都确证着人的在场。中国这个"巨人",沿着"中国道路"阔步前行,然而与之相匹配的"中国话语"要么"语力"不足,要么干脆"无话可说",陷入"失语危机"。中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话语权经济.[M].王廉; 著.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
[2]  
人格的文化背景.[M].(美) 林顿 (Linton;R.) ;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  
必要的张力.[M].(美)托马斯·库恩(ThomasS.Kuhn)著;范岱年;纪树立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  
时代的精神状况.[M].(德)卡尔·雅斯贝斯(KarlJaspers)著;王德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5]  
黑格尔通信百封.[M].苗力田 译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6]   “中国故事”期待学术话语支撑——以中国社会学为例 [J].
郑杭生 ;
黄家亮 .
人民论坛, 2012, (12) :59-61
[7]   中国将如何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以国家为例 [J].
马丁雅克 ;
王瑾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1, (04) :109-113
[8]   学术话语权与中国社会学发展 [J].
郑杭生 .
中国社会科学, 2011, (02) :27-34+4+220
[9]   约翰·罗尔斯:设计共识 [J].
佩里.安德森 ;
袁银传 ;
曹亚雄 .
国外社会科学, 2009, (03) :90-95
[10]   西方话语为何难以侵入中国佛学 [J].
陈坚 .
社会科学论坛, 2007, (03) :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