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带轻质油成藏机制

被引:17
作者
刘洪军 [1 ,2 ]
张枝焕 [1 ]
秦黎明 [3 ]
朱雷 [1 ]
席伟军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
[3] 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地球化学; 成藏机制; 轻质油; 车排子凸起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根据油气地球化学和油气成藏地质学等相关理论,利用车排子凸起带轻质油的地球化学、同位素、流体包裹体和烃源岩的热演化史等资料,对该地区轻质油成藏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车排子凸起带轻质油主要源自四棵树凹陷侏罗系烃源岩,白垩系烃源岩有部分贡献;侏罗系烃源岩在新近纪中后期达到生烃高峰,其生成的原油主要沿不整合面或断层运移至白垩系底部或第三系沙湾组储集层中聚集形成背斜型或岩性油气藏,部分油藏混有白垩系低成熟原油;轻质油成藏过程中,储层沉积速率大,充注和供烃效率较高,运移过程中散失量小,这些是其能快速成藏的重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4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 [J].
庄新明 .
新疆地质, 2009, 27 (01) :70-74
[2]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沙湾组成藏主控因素 [J].
罗劲 ;
庄新明 ;
韩祥磊 .
新疆石油地质, 2008, (01) :45-47
[3]   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地区岩性油气藏成藏主控因素 [J].
靖辉 ;
江洪 ;
向奎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7, (04) :377-383
[4]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成藏特征 [J].
宋传春 ;
贺伦俊 ;
马立群 ;
任海宁 ;
朱光 .
新疆石油地质, 2007, (02) :136-138
[5]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隆起西南部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分析 [J].
张枝焕 ;
李伟 ;
孟闲龙 ;
秦黎明 ;
张振英 ;
袁东山 .
现代地质, 2007, (01) :133-140
[6]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排2井油源分析[J]. 由伟丰,孟闲龙.中国西部油气地质. 2006(01)
[7]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排2井油源分析[J]. 由伟丰,孟闲龙.中国西部油气地质. 2006 (01)
[8]   原油中部分吡咯类含氮化合物运移参数的适用性 [J].
张枝焕 ;
王铁冠 ;
吴水平 ;
常象春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2) :162-167
[9]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地区油气成藏模式 [J].
胡宗全 .
断块油气田, 2004, (01) :12-15+89
[10]   利用原油含氮化合物研究油气运移 [J].
王铁冠 ;
李素梅 ;
张爱云 ;
朱雷 ;
李伯虎 ;
周永炳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4) :83-8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