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焕庸线:从我国基本国情看“半壁压强型”环境压力与针对性能源、环境战略策略——供给管理的重大课题

被引:12
作者
贾康
苏京春
机构
[1] 财政部科研所
关键词
胡焕庸线; 环境危机; 能源战略; 供给管理;
D O I
10.19477/j.cnki.11-1077/f.2015.04.005
中图分类号
F426.2 [];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1204 ;
摘要
以"胡焕庸线"为思考起点,本文提出了中国特殊的"半壁压强型"之上"三重叠加"的能源、环境压力与挑战的严峻性,即胡焕庸线东南约42.9%国土上居住约94.2%人口所带来的能源—环境高压强,加上近几十年来经济起飞阶段粗放型高速增长形成的能源—环境高压强,再加上资源禀赋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形成的能源—环境高压强,与我国以雾霾为代表的环境危机因素的出现密切相关,进而强调优化中国能源—环境战略所必须把握的特殊针对性,并引出其与"供给管理"的天然联系,并讨论了实施有效"供给管理"、"以非常之策破非常之局"的路径、重点和应有的理论引领。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39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能源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战略 [J].
温桂芳 ;
张群群 .
经济研究参考, 2014, (04) :64-81+88
[2]   国有经济、国有资产及相关问题的认识与改革探讨 [J].
贾康 .
财政研究, 2013, (10) :2-16
[3]   关于资源税价联动改革的几个重要问题 [J].
贾康 .
经济纵横, 2011, (02) :23-26
[4]   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研究及其意义 [J].
段学军 ;
虞孝感 ;
陆大道 ;
Josef Nipper .
地理学报, 2010, 65 (02) :131-138
[5]   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必须注重理性的“供给管理” [J].
贾康 .
当代财经, 2010, (01) :5-8
[7]   关于地学的发展问题 [J].
钱学森 .
地理学报, 1989, (03) :257-261
[8]   关於經濟地理學研究對象的探討 [J].
祝卓 .
教学与研究, 1954, (06) :14-18
[9]   巴尔札克等著苏联经济地理 [J].
吴传钧 .
地理学报, 1951, (Z1) :103-115
[10]   中国人口之分布——附统计表与密度图 [J].
胡焕庸 .
地理学报, 1935, (02) :3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