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丰号大豆品种系谱分析

被引:19
作者
胡喜平
机构
[1]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合江农科所佳木斯
关键词
大豆; 系谱; 细胞核遗传; 细胞质遗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合丰号大豆 32个品种 84 .4 %来源于满仓金、荆山朴、丰收 6号×克山四粒黄、丰收 1号×蓑衣领四个族系。其基因库源于 33个祖先亲本。细胞核祖先亲本有 33个 ,细胞质祖先亲本有 8个。核遗传贡献率较大的祖先亲本为金元 (18.7% )、四粒黄 (18.3% )、白眉 (6 .9% )、十胜长叶 (5 .9% )、小粒豆九号 (5 .6 % )等。细胞质遗传贡献率最大的是四粒黄 (46 .7% ) ,其次是小粒豆九号(16 .7% )、白眉 (13.3% )。合丰号大豆直接利用亲本 36个。利用国内优良亲本克 4 430 - 2 0、合交80 0 9- 16 12等成功地育成了合丰 2 5号、合丰 35号等高产稳产大豆品种 ;利用国外抗病品种Ohio、Rampage、Wilkin直接作亲本育成高抗灰斑病品种 4个。合丰号大豆品种有 16个具有国外血缘 ,占品种总数的 5 0 %。随着年代的推移 ,合丰号大豆的细胞核、细胞质祖先亲本发生了变化。不同年代有其不同的主要贡献者 ,合丰号大豆遗传多样性是其成功的关键。制定一个祖先品种核质在新品种中达到新的更高水平协调的育种方案非常重要
引用
收藏
页码:131 / 13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黑农号大豆品种的基因源及农艺性状的遗传改进 [J].
张桂茹 .
大豆科学, 1998, (04) :62-67
[2]   中国大豆育成品种中不同地理来源种质的遗传贡献 [J].
盖钧镒 ;
赵团结 ;
崔章林 ;
邱家驯 .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05) :35-43
[3]   中国大豆育成品种中江苏种质58-161的遗传贡献 [J].
赵团结 ;
崔章林 ;
盖钧镒 .
大豆科学, 1998, (02) :26-34
[4]   中国1923~1995年育成的651个大豆品种的遗传基础 [J].
盖钧镒 ;
赵团结 ;
崔章林 ;
邱家驯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1998, (01) :20-26
[5]   东北地区大豆品种血缘组成分析 [J].
孙志强 ;
田佩占 ;
王继安 .
大豆科学, 1990, (02) :112-120
[6]   美国伊利诺、依阿华、印第安纳州大豆品种系谱分析 [J].
薛庆喜 .
大豆科学, 1989, (03) :309-314
[7]  
中国大豆育成品种及其系谱分析[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崔章林等著,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