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影响脑梗死患者康复针灸治疗的多因素作用。方法:选择2002-10/2003-11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和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63例。按正交设计方案随机分组治疗,分别采用行针次数、留针时间、针具、穴位4因素及相应的3水平(行针次数分别为不行针、行针1次、行针2次;留针时间分别为30,60,90min;针具分别为28,30,32号;穴位分别为督脉为主、头针为主、阳明经为主)。头针为主组和阳明经为主组的处方以及各组的穴位定位、针刺深度均参照孙国杰主编的《针灸学》。督脉为主组取穴:百会、水沟、风府、后溪、内关、通里、阳陵泉、太溪;头针取病灶侧,体针以患侧为主。采用华佗牌针灸针,常规消毒后,慢速捻转进针。1次/d,每针6次后休息1 d,30次为 1个疗程。依据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的减少(功能改善)进行疗效评定观察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和Barthel指数。结果:行针次数在行针2次和穴位为督脉为主对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和Barthel 指数改善都有非常明显的影响(P<0.01);留针时间存60 min对Barthel 指数改善有非常明显的影响(P<0.01),而对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改善有明显的影响(P<0.05)。直观分析结果显示,穴位是影响治疗效果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为行针次数、留针时间。最佳方案为督脉为主针法,行针2 次,留针60min。结论:脑卒中的治疗效果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穴位、行针次数、留针时间是影响针灸治疗脑卒中的主要因素,穴位的选择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