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基于形态小波的QRS波检测算法
被引:7
作者
:
赵志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庆石油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赵志华
机构
:
[1]
大庆石油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来源
: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
2007年
/ 13期
关键词
:
小波变换;
数学形态学;
心电信号;
QRS波;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TN911 [通信理论];
学科分类号
:
081002 ;
摘要
:
根据心电信号中QRS波群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和数学形态学相结合的形态小波检测算法。小波变换方法对突变信号在时频域都具有优异的辨识能力及“可变焦距”的优良特性;数学形态学是基于信号局部特征的,能够在时域上提取信号的峰谷信息。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利用MIT/BIH心电数据库进行验证,QRS波群的检出率高达99.84%。
引用
收藏
页码:236 / 238+248 +24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数学形态学在图像边缘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J].
杨晖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辽宁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杨晖
;
张继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辽宁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张继武
.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1)
:50
-53
[2]
基于小波变换与形态学运算的ECG综合检测算法的研究
[J].
罗小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力学与组织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罗小刚
;
彭承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力学与组织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彭承琳
;
郑小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力学与组织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郑小林
;
郭兴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力学与组织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郭兴明
.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04,
(05)
:788
-790
[3]
基于数学形态学方法的心电图波形分离技术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高艳
;
胡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武汉
胡阳
.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01,
(01)
:55
-59+63
[4]
Using wavelet transforms for ECG characterization .2 Sahambi JS,Tandon SN,Bhatt RKP. IEEE Engineering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 1997
←
1
→
共 4 条
[1]
数学形态学在图像边缘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J].
杨晖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辽宁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杨晖
;
张继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辽宁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张继武
.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1)
:50
-53
[2]
基于小波变换与形态学运算的ECG综合检测算法的研究
[J].
罗小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力学与组织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罗小刚
;
彭承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力学与组织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彭承琳
;
郑小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力学与组织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郑小林
;
郭兴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力学与组织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郭兴明
.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04,
(05)
:788
-790
[3]
基于数学形态学方法的心电图波形分离技术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高艳
;
胡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武汉
胡阳
.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01,
(01)
:55
-59+63
[4]
Using wavelet transforms for ECG characterization .2 Sahambi JS,Tandon SN,Bhatt RKP. IEEE Engineering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 1997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