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花土沟油区上干柴沟组-下油砂山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

被引:22
作者
陈子炓
寿建峰
斯春松
王少依
沈安江
机构
[1] 成都理工学院沉积地质研究所!成都
[2] 杭州石油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花土沟油区; 上干柴沟组; 下油砂山组; 藻纹层灰岩; 藻叠层灰岩; 储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0.2 [地质构造、油气藏(田)的形成];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柴达木盆地西部花土沟油区碳酸盐岩主要分布于上干柴沟组的上部和下油砂山组的底部 ,与砂岩、泥岩呈不等厚互层 ,单层厚度 0 .5~ 3m,累计厚度可达 10多米。其中藻纹层灰岩和藻叠层灰岩溶孔发育 ,分布范围广 ,厚度大 ,物性最好 ,是一种特殊的油气储层。藻纹层灰岩和藻叠层灰岩发育于相对稳定的滨浅湖环境 ,其发育规模和储层性质主要受沉积环境的稳定性、早期淋溶程度和晚期胶结充填强度的控制。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5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浙赣交界地区上奥陶统三衢山组礁灰岩的分类 [J].
陈子,俞剑华,金善燏,边立曾,鞠天吟 .
微体古生物学报, 1994, (01) :115-120+139-140
[2]  
中国湖相碳酸盐岩[M].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王英华等编著,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