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风暴“菲特”(0114)特大暴雨的诊断研究

被引:54
作者
段丽
陈联寿
不详
机构
[1] 北京市气象台
[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热带风暴; 中尺度对流系统; 地形作用; 不稳定层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海南岛破历史记录的两场特大暴雨都是由穿过琼州海峡的台风所造成,热带风暴“菲特”(Fitow)就是其中的一个。由红外卫星云图、雷达和常规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发现,当“菲特”穿越琼州海峡时,在其西南侧的海南岛五指山西北侧有一个中尺度对流小涡系统(MCS)生成。特大暴雨就出现在MCS所在地区。作者用PSU/NCAR的中尺度模式对这场暴雨和MCS作了模拟研究,发现当“菲特”穿越琼州海峡时,其外围流场和五指山山脉的辐合极有利于MCS的生成。诊断分析的结果表明,山脉地形生成的MCS,具有很强的上层辐散,中低空有大范围辐合和强的正涡度场。在暴雨加强时,正涡度向中层伸展,高层辐散明显加强。同时,暴雨区出现较强的垂直运动。上升运动大值区出现在对流层上层,这可能和上层辐散加强有关。这场暴雨的水汽来自南海北部,经由“菲特”东侧的西南气流卷入涡旋之中,产生较强的水汽辐合。这也是潜热供应的源。诊断分析的结果还表明,MCS所在大气中下层出现了较强的位势不稳定层结,这对这场暴雨提供了对流加强和水汽向上输送的热力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343 / 35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1998年一次梅雨锋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模拟与诊断分析 [J].
王建捷 ;
李泽椿 .
气象学报, 2002, (02) :146-155+258
[2]   我国热带气旋研究十年进展 [J].
陈联寿 ;
孟智勇 .
大气科学, 2001, (03) :420-432
[3]   1998年7月长江流域特大洪水期间暴雨特征的分析研究 [J].
赵思雄 ;
孙建华 ;
陈红 ;
张凤 .
气候与环境研究, 1998, (04) :81-94
[4]   台湾岛地形诱生次级环流系统对热带气旋异常运动的影响机制 [J].
孟智勇 ;
徐祥德 ;
陈联寿 .
大气科学, 1998, (02) :28-40
[5]   暴雨和强对流天气的研究 [J].
陶诗言 ;
丁一汇 ;
周晓平 .
大气科学, 1979, (03) :227-238
[6]  
热带气旋动力学引论[M]. 气象出版社 , 陈联寿等著, 2002
[7]  
中国之暴雨[M]. 科学出版社 , 陶诗言 著, 1980
[9]  
山脉地形对Fitow[0114]热带风暴结构和运动影响的数值试验 .2 段丽,陈联寿. 气象学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