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研究——来自35个主要城市2000~2014年的经验证据

被引:14
作者
董旭
吴传清
机构
[1]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城市; 全要素生产率; DEA-Malmquist方法; Tobit模型;
D O I
10.19624/j.cnki.cn42-1005/c.2017.05.001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2000年以来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整体水平提升2.6%,技术效率的改善是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要动因,而技术变化起着负面作用。信息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制造业集聚、经济密度和对外开放可以显著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总体水平,政府干预具有较强的阻碍作用;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改善的因素对直辖市的作用程度普遍较高,对省会城市的影响程度较弱;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受信息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和制造业集聚的正面影响最大,对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用最大的分别是科技支出和经济密度。未来提升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水平需要创新驱动促进城市经济转型升级,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双集聚",提升城市外向型经济水平和质量,强化政府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服务职能。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与分解(1998—2013)——基于参数型生产前沿法 [J].
王德祥 ;
薛桂芝 .
财经科学, 2016, (09) :42-52
[2]   人力资本质量、技能溢价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的实证分析 [J].
余凡 ;
许伟 ;
王平田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6, (04) :104-111
[3]   我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空间结构及空间关联性分析 [J].
冯云廷 ;
陈昶志 ;
高詹 .
财经问题研究, 2016, (05) :110-115
[4]   环境约束下长江经济带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 [J].
吴传清 ;
董旭 .
中国软科学, 2016, (03) :73-83
[5]   产业结构调整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实证分析 [J].
曾国平 ;
彭艳 ;
曹跃群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21 (06) :77-85
[6]   产业集聚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 [J].
程中华 ;
张立柱 .
中国科技论坛, 2015, (03) :112-118
[7]   环境约束下长江流域主要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J].
张建升 .
华东经济管理, 2014, 28 (12) :59-63
[8]   融资约束、政府补贴与全要素生产率——来自中国装备制造企业的实证研究 [J].
任曙明 ;
吕镯 .
管理世界, 2014, (11) :10-23+187
[9]   经济地理外部性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差异——来自中国地级城市的证据 [J].
章韬 .
上海经济研究, 2013, 25 (12) :31-48+62
[10]   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266个城市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的经验研究 [J].
张浩然 ;
衣保中 .
经济学家, 2012, (02) :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