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中、新元古代岛弧的运动学和动力学

被引:88
作者
郭令智,卢华复,施央申,马瑞士,孙岩,舒良树,贾东,张庆龙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关键词
江南中-新元古代岛弧,皖-浙-赣火山岛弧,樟树墩-伏川弧后盆地,弧-弧碰撞,弧-陆弧后碰撞;
D O I
10.16108/j.issn1006-7493.1996.01.001
中图分类号
P54 [构造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自经70年代作者等发表江南中-新元古代岛弧构造观点以来,这一地区已经在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成为我国大地构造研究热点之一。大量新资料支持以下的古板块构造演化模式,即古华南洋壳中元古代13(17)~9.8亿年时向北(西北)俯冲于扬子板块东南边缘之下,形成江南火山岛弧和弧后盆地,在东北段是皖-浙-赣火山岛弧和樟树墩-伏川弧后盆地;新元古代9.8~7.7亿年时发生了陈蔡弧(浙东地体)与皖-浙-赣弧的弧-弧碰撞造山作用,并导致樟树墩-伏川边缘海的崩塌和陆-弧弧后碰撞造山过程。江南古岛弧带经历了多次的后期构造变形。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3
页数:1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