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狱是怎样炼成的——从《窦娥冤》中的举证责任谈起

被引:17
作者
易延友
机构
[1] 清华大学
关键词
窦娥冤; 无罪推定; 举证责任; 权力制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5.3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窦娥的悲剧固然反映了人类认识能力的有限,以及科技水平的不够发达,但是其更深层的原因则在于无罪推定原则的缺失,以及相应的权力约束机制的缺席。无罪推定原则的功能不仅表现在举证责任的分配方面,而且表现在以权利约束权力的制衡方面。因此,现代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仍然应当着眼于基本制度的建设,而与科技基本无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18 / 12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窦娥的悲剧——传统司法中的证据问题 [J].
苏力 .
中国社会科学, 2005, (02) :96-108+206
[2]   《窦娥冤》与元代法制的若干问题试析 [J].
徐忠明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 (S3) :190-198
[3]   文学中的法律:安提戈涅、窦娥和鲍西娅——女权主义的法律视角及检讨 [J].
强世功 .
比较法研究, 1996, (01) :29-43
[4]  
法律哲学[M]. 法律出版社 , (德)考夫曼(ArthurKaufmann)著, 2004
[5]  
窦娥冤[M]. 新世界出版社 , (元)关汉卿[著], 2002
[6]  
法学与文学之间[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徐忠明著, 2000
[7]  
法学导论[M].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德)拉德布鲁赫(G.Radbruch)著, 1997
[8]  
搜神记[M]. 辽宁教育出版社 , (晋)干宝撰, 1997
[9]  
包公打皇帝[M]. 长江文艺出版社 , 李继尧编, 1983
[10]  
窦娥冤[M].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元)关汉卿等著, 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