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门内的结构红利:基于增长和波动效应的研究

被引:8
作者
周传豹
机构
[1]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
关键词
结构红利; 农业增长; 农业周期; 转型农业;
D O I
10.15931/j.cnki.1006-1096.2017.01.008
中图分类号
F321 [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笔者把农业部门内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的生产结构变迁分解为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方面,构建了关于新时期我国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增长和农业生产周期的模型,并对我国农业"结构红利"的存在做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快"增长效应方面,不管是农业部门内部的短期调整还是农业生产外延的长期扩张,均有利于农业增长潜力的释放;而在"稳"增长方面,农业结构的扭曲程度越高越不利于形成对农产品市场的平稳预期,如果不对农业结构扭曲做深度的调整,有理由预期未来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周期震荡仍将持续甚至加剧;而农业结构的高级化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稳定,这主要是由于高级化的过程内生于农产品市场的日益成熟和法律法规的完善,农业结构高级化的本质就是以市场来抗衡市场。因此,政府在制定农业发展战略时,应在强调农业各部门结构合理化的同时,推进农业结构的高级化,充分发挥农业结构红利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持续推动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4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我国农业劳动技术效率的实证分析 [J].
刘洪银 .
农村经济, 2013, (06) :108-111
[2]   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几个重大问题 [J].
陈锡文 .
农业经济问题, 2013, 34 (01) :4-6+110
[3]   中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效果测度及评价 [J].
杨立勋 ;
刘媛媛 .
农业经济, 2013, (01) :12-14
[4]   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 [J].
干春晖 ;
郑若谷 ;
余典范 .
经济研究, 2011, 46 (05) :4-16+31
[5]   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地区差异动态演进的决定因素——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分解研究 [J].
余康 ;
郭萍 ;
章立 .
经济科学, 2011, (02) :42-53
[6]   新结构经济学——重构发展经济学的框架 [J].
林毅夫 .
经济学(季刊), 2011, 10 (01) :1-32
[7]   中国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1992~2007年省域空间面板数据 [J].
王珏 ;
宋文飞 ;
韩先锋 .
中国农村经济, 2010, (08) :24-35
[8]   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实证分析:1978~2007年——基于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 [J].
全炯振 .
中国农村经济, 2009, (09) :36-47
[9]   中国农业增长研究述评 [J].
于晓华 ;
赵国庆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9, (04) :68-74
[10]   中国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测算及分解:1985—2005 [J].
赵芝俊 ;
袁开智 .
农业经济问题, 2009, (03) :2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