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喀斯特水特征

被引:4
作者
何宇彬
机构
[1] 同济大学
关键词
喀斯特水; 岩溶水; 含水体; 溶隙水; 灰岩; 溶洞水; 溶蚀作用; 剥蚀作用; 斜坡带; 断裂带; 断层带; 构造带; 水文过程线; 水文曲线;
D O I
10.16030/j.cnki.issn.1000-3665.1989.04.003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碳酸盐岩分布区喀斯特水存在两种类型,即溶隙-溶洞水,溶隙水。秦岭—淮河以北广大地域属亚干旱-亚湿润·中暖温带气候区,第四纪以来溶蚀作用减弱,发育以溶隙水为主的喀斯特含水体;而以南的广阔地域则属湿润·热带-亚热带气候区,发育溶隙-溶洞水。溶隙水含水体的补给主要是通过降水入渗的形式。而溶隙-溶洞水含水体的补给除降水入渗形式外,主要是通过落水洞(或溶斗)的吸收形式。我国西南各省常见溪流潜入落水洞呈伏流,吸水量每天可述数万吨,多属瞬间补给特点。这样,溶隙-溶洞水含水体的吸水能量远大于溶隙水含水体,从而使其有别于孔隙水或裂隙水的。关于它们的水文学和水动力学特征,是学术界探讨的课题。本文基于作者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并综合了文献资料,初步概括其特征,供学术界讨论。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0
页数:6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