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死形似正常区的白质损害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

被引:5
作者
张向前 [1 ]
陆兵勋 [1 ]
刘振华 [2 ]
李涛平 [1 ]
机构
[1]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内科
[2]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白质损害; 弥散张量成像; 超敏C反应蛋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86 [筋腱、韧带、滑囊疾病及损伤];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10 ;
摘要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脑"形似正常区"白质损害(WML)的特点及其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内科自2008年3月至10月收治入院的32例LI患者和10名年龄及文化程度相当的健康志愿者分别做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行腩部T1WI、T2WI、DWI、水抑制反转恢复序列(FLAIR)和DTI扫描,选择双侧额叶白质、前部扣带回、前部扣带、半卵圆中心、视放射、前角周围白质、后角周围白质、尾状核头部、丘脑、海马旁回、外囊以及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干、胼胝体压部等25个T1WI、T2WI"形似正常区"作为兴趣区(ROI),分别测量部分各向异性值(FA)、平均弥散系数(ADC)值;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左、右侧额叶白质,胼胝体膝部,左、右侧前部扣带,左、右侧半卵圆中心,左、右侧视放射,左侧前角、后角周围白质,左、右侧海马旁回,右侧外囊的FA值降低;胼胝体干、胼胝体压部、左侧半卵圆中心、左侧后角周围白质、左侧海马旁回的ADC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左、右侧额叶白质,胼胝体膝部的FA值与hs-CRP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642,P=0.021;r=-0.388,P=0.016;r=-0.402,P=0.028)。结论 LI患者常规MRI上显示"形似正常区"的白质早期已存在广泛损害;部分受损白质区域FA值与hs-CRP水平呈负相关关系,提示动脉硬化可能在LI患者WML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DTI可作为早期发现WML、评估预后及治疗效果的一种重要工具。
引用
收藏
页码:380 / 38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脑白质疏松与脑梗死的关系 [J].
邹立 .
广东医学, 2008, (07) :1186-1187
[2]   Evaluating ischemic stroke with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J].
Chen, Ziqian ;
Ni, Ping ;
Zhang, Jing ;
Ye, Youqiang ;
Xiao, Hui ;
Qian, Gennian ;
Xu, Shangwen ;
Wang, Jingliang ;
Yang, Xizhang ;
Chen, Jinhua ;
Zhang, Biyun ;
Zeng, Yanjun .
NEUROLOGICAL RESEARCH, 2008, 30 (07) :720-726
[3]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Expression in Ischemic Neurons[J] . T. Liu,R. K. Clark,P. C. McDonnell,P. R. Young,R. F. White,F. C. Barone,G. Z. Feuerstein.Stroke . 1994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