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北部全新世的人地关系演变:以海岸变迁和海盐生产为例

被引:18
作者
王青 [1 ]
朱继平 [2 ]
史本恒 [1 ]
机构
[1] 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考古联合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全新世; 山东北部; 海岸变迁; 海盐生产; 人地关系演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872 [地区文物考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先秦考古遗址地理分布的分析和郭井子贝壳堤的发掘和调查,复原了6.5~5.0kaB.P.,4.5~4.0kaB.P.和3.4~2.1kaB.P.的3条海岸线,它们大致与现代海岸线平行分布,年代自南向北逐渐年轻,揭示了山东北部地区全新世海侵和海退过程的主要环节,恢复了全新世海岸变迁的具体历程。对寿光大荒北央遗址出土盔形器内壁凝结物的XRF和XRD分析证明,本区沿海商周时期遗址出土的盔形器应是制盐器具,而沿海盔形器密集分布区与6.5~5.0kaB.P.的海岸线基本重合,表明商周时期海盐生产地域应在6.5~5.0kaB.P.和3.4~2.1kaB.P.的两条海岸线之间。本区的海盐生产与海岸变迁密切相关,人类适应环境和开发资源的主要手段就是从事海盐生产。在6.5~4.0kaB.P.,人类在滨海地带有了初步的海盐生产,开始了适应环境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最早尝试,在3.4~2.1kaB.P.,人类又开始开采地下卤水生产海盐,使现今海拔9~10m以下的广阔地区成为产盐区。本区内陆的山前平原地带则是海盐的主要消费区,也是产盐区所需粮食和各种生产生活用品的供应区。这一分析对研究本区先秦时期的聚落功能演变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研究本区全新世人地关系演变的关键视角。
引用
收藏
页码:589 / 59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 [1] 山东北部商周时期海盐生产的几个问题
    王青
    朱继平
    [J]. 文物, 2006, (04) : 84 - 89+96
  • [2] 山东寿光市北部沿海环境考古报告
    王青
    黄爱华
    袁庆华
    [J]. 华夏考古, 2005, (04) : 3 - 17+1
  • [3] 山东寿光市大荒北央西周遗址的发掘
    王青
    李瑞成
    郑滨海
    [J]. 考古, 2005, (12) : 41 - 47
  • [4] 鲁北地区商周时期的海盐业
    朱继平
    王青
    燕生东
    秦颍
    常叙政
    佟佩华
    王昌燧
    [J].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2005, (01) : 142 - 145
  • [5] 环境考古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王青
    [J]. 华夏考古, 2004, (01) : 90 - 97+106
  • [6] 长江三峡早期井盐开发的初步探讨
    朱继平
    王昌燧
    秦颍
    龚明
    孙智彬
    [J].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2003, (04) : 125 - 129
  • [7] 华北不同地区全新世环境演变对古文化发展的影响
    莫多闻
    王辉
    李水城
    [J]. 第四纪研究, 2003, (02) : 200 - 210
  • [8] 渤海莱州湾南岸第四纪地下卤水演化的地球化学模拟
    王珍岩
    孟广兰
    王少青
    [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3, (01) : 49 - 53
  • [9] 鄂尔多斯东部4000余年来的环境与人地关系的初步探讨
    许清海
    孔昭宸
    陈旭东
    阳小兰
    梁文栋
    孙黎明
    [J]. 第四纪研究, 2002, (02) : 105 - 112
  • [10] 山东乐陵、庆云古遗址调查简报
    张立明
    王玉芝
    刘金亭
    [J]. 华夏考古, 2000, (01) : 29 -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