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群体与北极治理议程的设定——基于问卷的分析

被引:15
作者
杨剑
于宏源
机构
[1]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关键词
北极治理; 中国外交; 科学家团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41.62 [北极]; D822 [对外关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科学是人类提高极地认知的基础,同样也是理解极地环境的基础。通过极地科研,客观存在的环境因素和自然规律才得以揭示,科学家建立起来的理论才能够被社会理解和接受,由此进入极地治理的议程。随着中国日益成为国际体系的参与者、维护者和建设者,中国将逐渐地、全方位地参与北极事务。中国科学家将科学发现转化为公共产品和政策工具,在极地治理过程中起到显著作用。中国学者在为人类和平利用极地做出贡献的同时,也通过极地科学团体影响国际倡议、话语权,影响国际事务的设置和议题排序,从而提升中国在北极治理的知识和规制方面的双重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9+148 +148-149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本刊独家专访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高风:开发北极成本高,一定要谨慎 [J].
姚冬琴 .
中国经济周刊, 2013, (20) :45-46
[2]   北极环境变化对全球安全和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J].
夏立平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1, (01) :122-133+158
[4]   北极地区人口数量、组成与分布 [J].
张侠 ;
刘玉新 ;
凌晓良 ;
颜其德 ;
屠景芳 .
世界地理研究, 2008, 17 (04) :132-141
[5]   中国对国际秩序的态度 [J].
江忆恩 .
国际政治科学, 2005, (02) :26-67+4
[6]  
北极问题研究.[M].《北极问题研究》编写组; 编.海洋出版社.2011,
[7]  
全球政治和中国外交.[M].王逸舟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