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铜文化的发展阶段与分区系统

被引:28
作者
李伯谦
机构
关键词
青铜文化; 周文化; 考古学文化; 朱开沟遗址; 文化区; 文化地理区; 青铜器; 历史文物; 商代晚期; 先商文化; 二里头文化; 青铜时代文化;
D O I
10.16143/j.cnki.1001-9928.1990.02.007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一中国古代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冶铜术,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1973年在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文化早期遗址第29号房子居住面上发现过一个铜片,经化验含铜65%、锌25%,还有少量的锡、铅、硫、铁等,是一种黄铜。29号房子木椽的碳十四年代为4020±110 B.C.,校正为4675±135 B.C.。由此可见,中国在公元前第五千纪前期发明冶铜术是有可能的。考古发现最早的青铜器是甘肃省东乡林家马家窑类型遗址出土的刀子,据激光光谱分析为锡青铜。马家窑类型的年代相当于仰韶文化晚期,可见早在公元前第四千纪末或三千纪初,我国西部的居民已开始铸造青铜器了。不过这毕竟是孤例,我们还不能以此作为当时已进入青铜时代的根据。严文明论定仰韶文化或仰韶文化晚期是中国的早期铜石并用时代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9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广汉三星堆遗址 [J].
CPAM ;
Sichuan Provincial Museum and Others .
考古学报, 1987, (02) :227-254+281
[2]   江苏句容城头山遗址试掘简报 [J].
刘建国 .
考古, 1985, (04) :289-302+335
[3]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首次发现铜器 [J].
张岱海 .
考古, 1984, (12) :1069-1071+1068+1155
[4]   宜昌地区长江沿岸夏商时期的一支新文化类型 [J].
林春 .
江汉考古, 1984, (02) :29-38+22
[5]   天津蓟县围坊遗址发掘报告 [J].
李经汉 ;
梁宝玲 .
考古, 1983, (10) :877-893+961
[6]   上海马桥遗址第一、二次发掘 [J].
黄宣佩 .
考古学报, 1978, (01) :109-137+160
[9]  
藁城台西商代遗址[M]. 文物出版社 ,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编, 1985
[10]  
曲阜鲁国故城[M]. 齐鲁书社 ,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著,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