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条
膜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13
作者:
朱鲜阳
韩秀敏
侯传举
邓东安
金岩
全薇
盛晓棠
王琦光
魏明
崔春生
机构:
[1] 沈阳军区总医院先心病内科、中国人民解放军心血管病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膜部室间隔缺损;
经心导管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1.1 [先天性心脏血管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评估膜部室间隔缺损 (室缺 )的导管封堵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89例患者均有运动后心悸气短 ,胸骨左缘第 3~ 4肋间可闻及Ⅲ~Ⅳ级收缩期返流样杂音 ,肺动脉瓣区第二音增强或分裂。心电图显示左心室肥厚 17例 ,左心房增大 8例。超声心动图证实为膜部室缺。左心室造影测量室缺直径为 3~ 10 (4 .9± 1.8)mm ,室缺上缘距主动脉瓣下缘 1~ 5 (2 .3± 0 .9)mm ,36例合并有膜部室间隔膨出瘤 ,2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PDA)和 1例并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选用Judkins右冠状动脉导管和Terumo导丝 ,通过室缺建立轨道 ,82例采用膜部室缺封堵器 6~ 14型号封堵 ,7例选用PDA蘑菇伞封堵 ,合并PDA者先行室缺封堵而后堵闭PDA。结果 88例介入治疗成功 ,6 7例即刻无分流 ,2 1例有少量分流 ,1例室缺术后封堵器脱落 ,经导管取出后行外科手术修复室缺 ,无其他严重并发症。随访 1~ 15个月无异常表现。结论 在严格选择适应证和有熟练操作技巧的条件下 ,膜部室缺封堵术是一项操作安全、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远期疗效尚需长期临床观察
引用
收藏
页码:108 / 110
页数:3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