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区大气PM2.5致大鼠肺损伤的比较实验研究

被引:46
作者
闫庆倩 [1 ]
赵学彬 [1 ]
杨莉 [1 ]
彭晓武 [2 ]
王正伦 [1 ]
杨磊 [1 ]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系
[2]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PM2.5; 氧化应激; 炎症; 灰霾;
D O I
10.16241/j.cnki.1001-5914.2012.01.001
中图分类号
X174 [环境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目的利用动物实验比较不同地区大气PM2.5对呼吸系统的毒性作用。方法采集广州、东莞、深圳和肇庆4个城市的大气PM2.5。将雄性SD大鼠分为3个染毒组(10、3和1 mg/kg)和1个对照组,每组7只。4个城市的PM2.5均按此分组并染毒。气管滴注PM2.5,对照组滴注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48 h和28 d后处死动物,收集左侧肺和一定量的肺泡灌洗液(BALF),观察肺部病理变化和测定灌洗液中总蛋白(T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结果肇庆地区大鼠体重增长率较高,东莞地区最低。PM2.5主要导致间质炎性细胞浸润、支气管炎症等。与对照组比较,PM2.5导致肺泡灌洗液中TP、LDH、IL-6和TNF-α水平增高,SOD活力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广州PM2.5组LDH的漏出量最高,深圳PM2.5组肺泡灌洗液中SOD活力最低,东莞PM2.5组肺泡灌洗液中IL-6释放量最高,肇庆PM2.5染毒48 h组SOD活力均高,LDH、TNF-α、IL-6均较低。结论本次采集的四城市大气PM2.5可致大鼠肺组织发生氧化应激损伤和炎性反应。广州、东莞、深圳PM2.5对上述效应指标的影响强于肇庆。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1+97 +9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多壁碳纳米管致大鼠肺损伤效应的研究 [J].
刘颖 ;
李卫华 ;
市原学 ;
丁训诚 ;
宋伟民 .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10, 27 (09) :538-542
[2]   我国人群大气颗粒物污染暴露-反应关系的研究 [J].
谢鹏 ;
刘晓云 ;
刘兆荣 ;
李湉湉 ;
白郁华 .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 (10) :1034-1040
[3]   深圳市空气污染与居民心血管疾病发病相关性的研究 [J].
殷文军 ;
彭晓武 ;
宋世震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9, 20 (02) :18-21
[4]   灰霾的健康效应 [J].
白志鹏 ;
蔡斌彬 ;
董海燕 ;
边海 .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6, (03) :198-201
[5]   广州灰霾期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粒径的分布 [J].
段菁春 ;
毕新慧 ;
谭吉华 ;
盛国英 ;
傅家谟 .
中国环境科学, 2006, (01) :6-10
[6]   可吸入颗粒物及其危害 [J].
廖正元 ;
黄春彦 .
化学教育, 2004, (04) :1-2
[7]   大气颗粒物健康效应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J].
戴海夏 ;
宋伟民 .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03, (04) :308-311
[8]   汽车尾气诱导小鼠体内氧化损伤与遗传毒性的研究 [J].
钟才高 ;
张洪霞 ;
曾明 ;
刘新民 .
中国公共卫生, 2003, (01) :35-37
[9]   广东城市大气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 [J].
何惠明 .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00, (01) :69-71
[10]  
Expression of C-Reactive Protein and Heat-Shock Protein-70 in the Lung Epithelial Cell Line A549, in Response to PM10 Exposure[J] . Lindsay Ramage,Keith Guy.Inhalation Toxicology . 2004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