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地下水系统与矿井涌水

被引:8
作者
傅耀军
潘树仁
杜金龙
机构
[1]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
关键词
原生地下水系统; 冒裂二元结构体; 承压含水岩块; 矿井地下水含水系统; 矿井地下水流动系统; 矿井地下水系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1.4 [矿床水文地质学]; TD742 [矿井涌水量];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3 ; 081903 ;
摘要
遵循空间守恒,采煤空间转化为新增地下含(透)水空间和地面沉降空间。裂隙带、冒落带叠置而成的二元结构体构成矿井地下水含水系统,其中的地下水弹性释放和重力释放是矿井涌水的最初、最直接来源和重要组成。该系统空间为原生地下水系统新的排泄区(汇),并以此为中心形成矿井地下水流动系统。随着工作面关闭,地下水位(压)回升,矿井地下水系统与原生地下水系统不断叠加、耦合,直至矿井关闭,形成新的区域地下水系统。矿井地下水系统作为局部地下水系统,其非均质性及流线折射规律为矿井污染的扩散提供了水动力条件。矿井地下水系统特性,决定了工作面接替方向对矿井涌水量的重要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岩层采动裂隙演化规律与应用[M].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许家林, 2016
[2]  
中国地下水研究论文集[M]. 中国大地出版社 , 陈梦熊, 2007
[3]  
干旱地区采煤条件下煤层顶板含水层再造与地下水资源保护[M]. 地质出版社 , 张发旺[等]著, 2006
[4]  
含煤盆地层序地层学[M]. 地质出版社 , 李增学等编著, 2000
[5]  
地下水动力学[M]. 地质出版社 , 薛禹群等编, 1997
[6]  
水文地质学基础[M]. 地质出版社 , 王大纯等编著,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