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地区妇女乳腺癌预测模型的研究

被引:11
作者
夏建红
王颀
张安秦
李文萍
许娟
陈中扬
杨剑敏
翁秀琼
机构
[1]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乳腺病防治中心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预测模型; 绝经前; 绝经后; 判别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37.9 [乳腺肿瘤];
学科分类号
100214 ;
摘要
目的建立广东地区妇女乳腺癌预测模型,筛选高危人群,为乳腺癌的早期干预提供线索。方法在门诊患者和正常体检的妇女中,采用简单随机的方法选取35~60岁乳腺癌病例284例,以1∶2成组配对原则在相应年龄段内选取非乳腺癌妇女673例,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数据时,首先将数据按绝经前后分层;以是否为乳腺癌患者为结果变量,其余变量为自变量,分别通过logistic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绝经前、后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并以此建立绝经前、后妇女乳腺癌预测模型;用判别分析法分别对绝经前、后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判别。结果绝经前妇女患乳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服用避孕药史、亲属中有乳腺癌患者、有不良情绪、有不良事件、劳动强度大、无乳腺组织活检史、很少参加运动等。绝经前妇女患乳腺癌的预测模型为:1/{1+exp[-(-4.314+1.333服用避孕药+1.167亲属中有乳腺癌患者+0.404有不良情绪+0.613有不良事件+0.754劳动强度大-0.716有乳腺组织活检史-0.839经常运动)]}。此模型有统计学意义(χ2=165.83,P=0.000),并且其预测不发生乳腺癌的正确率为74.2%,预测发生乳腺癌的正确率为58.4%。绝经后妇女患乳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亲属中有乳腺癌患者、文化程度低、情绪调节能力差等。绝经后妇女患乳腺癌的预测模型为:1/{1+exp[-(1.211+2.269亲属中有乳腺癌患者-1.617文化程度高-0.635情绪调节能力强)]}。此模型有统计学意义(χ2=116.32,P=0.000),并且其预测发生乳腺癌的正确率为78.9%,不发生乳腺癌的正确率为55.2%。结论绝经前、后妇女患乳腺癌的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绝经后妇女乳腺癌预测模型对预测发生乳腺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绝经前妇女乳腺癌预测模型对预测不发生乳腺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效的乳腺癌预测模型还需要整合更多的临床和生物学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503 / 50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与乳腺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研究现状及评价 [J].
耿翠芝 .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09, 3 (01) :9-15
[2]   近20年乳腺癌发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变化分析 [J].
刘山 ;
黄晓蓉 ;
易瑛 .
华西医学, 2007, (04) :729-730
[3]   中国乳腺癌普查开展现状 [J].
胡崇珠 ;
方志沂 .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07, 1 (05) :82-86
[4]   女性乳腺癌发病危险因素探析 [J].
戴琼 ;
杜玉开 .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07, (01) :71-73
[5]   乳腺癌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J].
戴月 ;
袁宝君 ;
史祖民 ;
潘晓群 ;
杭万双 .
江苏卫生保健, 2006, (05) :4-5
[6]   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 [J].
代丽萍 .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5, (06) :84-84
[7]   加强对乳腺癌易患人群的研究 [J].
潘瑞芹 ;
陈平 .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5, (04) :241-242
[8]   广州市1994—2003年乳腺疾病筛查情况分析 [J].
武秋林 ;
曾芳玲 ;
曾晓琴 ;
李萍 ;
苏红梅 .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4, (10) :52-54
[9]   乳腺癌风险因素评估与健康教育的研究 [J].
宋金霞 ;
于兰贞 ;
宁丽霞 ;
张海燕 .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4, (06) :246-249
[10]   女性乳腺癌预报模型研究 [J].
钟晓妮 ;
周燕荣 .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2, (01)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