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多态性与重性抑郁障碍认知功能的关系

被引:3
作者
张璐璐
郑洪波
宁玉萍
马崔
彭建玲
机构
[1] 广州市精神病医院精神科
关键词
抑郁;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基因; 多态性,限制性片断长度; 认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9.4 [情感性精神病];
学科分类号
100205 ;
摘要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Val66Met多态性与重性抑郁障碍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以100例重性抑郁障碍患者(患者组)与10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1组神经心理学检测评估认知功能,并检测BDNF基因多态性;分别按照总智商(FIQ)、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改良版(M-WCST)分类数、正确数、持续错误数、河内塔测试(TOH)计划时间、执行时间及总分的测验成绩由好到差排序,将患者组分为组1(成绩前50例,认知功能较好的患者)和组2(成绩后50例,认知功能较差的患者),检测组1与组2 BDNF基因型频率分布。结果 (1)对照组:除数字广度外,其他神经心理学测验成绩在BDNF基因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组: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FIQ[(102.1±11.5)分vs(92.5±10.2)分]、M-WCST分类数[(5.6±1.7)分vs(2.9±1.2)分]和正确数[(36.5±6.0)分vs(26.8±5.6)分]、TOH总分[(50.8±9.6)分vs(40.4±9.3)分]及各项测验成绩,连线测验(TMT)A耗时数和B耗时数的成绩在患者组Val/Val基因型均优于Met/Met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组1Met/Met基因型频率分布显著低于组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除FIQ和TOH执行时间外,其他各项组1 Val/Val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BDNF基因Val66Met多态性与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可能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88 / 92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