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8 条
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泥岩微观孔隙特征
被引:49
作者:
黄振凯
[1
,2
,3
]
陈建平
[1
,2
,3
]
王义军
[4
]
薛海涛
[5
]
邓春萍
[1
,2
,3
]
王民
[5
]
机构:
[1] 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油气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4]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油厂
[5] 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来源:
关键词:
微观孔隙;
孔容;
比表面积;
孔隙度;
泥岩;
青山口组;
松辽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以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泥岩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扫描电镜、场发射电镜、气体吸附法及高压压汞法对其内部微观孔隙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该套泥岩主要发育5种类型孔隙(基质晶间孔隙、粒间孔隙、有机质孔隙、晶内孔隙、溶蚀孔隙)以及微米—纳米级微裂缝。泥岩孔隙主要以微孔和介孔为主,孔容为0.001 8~0.030 0 mL/mg,比表面积为0.91~31.02 m2/g,孔隙度较低,为1.20%~3.87%。岩石的组成成分和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孔隙的发育和分布。孔隙度随有机质、伊利石及黄铁矿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绿泥石以及石英、方解石、斜长石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而与高岭石含量相关性差,表明孔隙度的大小可能不受高岭石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6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