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煤层气田高阶煤解吸气碳同位素分馏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18
作者
胡国艺 [1 ]
李谨 [1 ]
马成华 [1 ]
李志生 [1 ]
张敏 [2 ]
周强 [3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2] 长江大学地球化学系
[3]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沁水盆地; 煤层气; 解吸气; 碳同位素分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沁水盆地是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有利区,沁水煤层气田位于盆地东南部。对采自沁水煤层气田两口井的煤开展了罐解吸实验。结果表明,该地区煤层气解吸速率很快,96 h后解吸气量都达到了总解吸气量的60%85%,720 h后解吸过程基本结束;解吸气量大,平均在18 m3/t以上。煤层气解吸过程中甲烷发生碳同位素分馏,δ13C1值变化与解吸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参考这种正相关关系曲线,定期监视煤层气降压排采过程中甲烷δ13C1值的变化情况,可以大致推测出该地区煤层气解吸率,从而预测煤层气的采出程度。跟踪测试沁水煤层气田A1和A1-3井在试采过程的甲烷δ13C1变化情况,推测现在采出的煤层气可能主要是煤层裂隙中以游离形式存在的煤层气,表明该区煤层气稳产性较好,资源前景广阔。
引用
收藏
页码:267 / 27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煤层气运移分馏机理初探 [J].
苏现波 ;
陈润 ;
林晓英 ;
秦胜飞 .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4) :295-300
[2]   沁水盆地地温场特征及其与煤层气分布关系 [J].
孙占学 ;
张文 ;
胡宝群 ;
李文娟 ;
潘天有 .
科学通报, 2005, (S1) :93-98
[3]   潘庄煤层气解吸特征研究 [J].
彭金宁 ;
傅雪海 ;
申建 ;
朱元武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5, (06) :768-770+796
[4]   淮南煤田煤层气可采潜势研究 [J].
章云根 .
中国煤田地质, 2005, (04) :21-23
[5]   煤储层吸附特征研究现状及展望 [J].
张晓东 ;
秦勇 ;
桑树勋 .
中国煤田地质, 2005, (01) :19-24+32
[6]   沁水盆地煤层气同位素特征及成因类型初探 [J].
王彦龙 ;
解光新 ;
张培元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5, (01) :32-34
[7]   中国高煤阶地区的煤层气勘探理论与实践 [J].
刘洪林 ;
赵国良 ;
王红岩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4, (05) :411-414+421
[8]   影响煤层气解吸扩散运移的地质因素 [J].
司胜利 .
云南地质, 2004, (02) :212-216
[9]   煤储层的气体解吸特性研究 [J].
霍永忠 .
天然气工业, 2004, (05) :24-26+145
[10]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田煤层气成藏条件分析 [J].
李五忠 ;
王一兵 ;
崔思华 ;
鲜保安 ;
陈彩红 ;
王宪花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3, (02) :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