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杀问题研究进展

被引:29
作者
于情
王礼桂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
[2]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 武汉
[3] 武汉
关键词
自杀; 心理类型; 大学生; 影响因素; 干预策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6 [变态心理学、病态心理学、超意识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摘要
目前 ,在世界各国自杀依旧是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据WHO估计 ,全球每年有10 0万以上的人自杀身亡 ,中国在 2 0万以上。而大学生自杀率为同龄一般人口的 2~ 4倍 ,为2 0 / 10万左右 ,已成为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自杀在大学生总体中只占极小比例 ,但由于生命的不可逆性 ,它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的后果和创伤却是十分惨痛的 ,可能会严重干扰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及社会环境的稳定。对大学生自杀问题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以期为大学生自杀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59 / 16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66例完成自杀者的心理剖析 [J].
孙月吉 ;
刘启贵 ;
姜潮 ;
贾树华 ;
周莉 ;
胡冬梅 ;
孙燕 ;
王蕾 ;
Zhang Jie ;
Conwell Y ;
Wieczorek W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3, (02) :75-78
[2]   大学生自杀问题与干预策略 [J].
马剑侠 .
中国学校卫生, 2002, (06) :536-537
[3]   大学生自杀心理研究与危机干预策略 [J].
马剑侠 .
许昌师专学报, 2002, (06) :121-123
[4]   大学生自杀的预防与干预机制 [J].
孟庆恩 .
青年研究, 2002, (10) :45-49
[5]   大学生自杀现象之心理分析 [J].
杨碧漪 ;
阎平 .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03) :111-115
[6]   影响大学生自杀心理行为的三因素探析 [J].
姚月红 ;
马建青 .
当代青年研究, 2000, (05) :34-36+33
[7]   大学生自杀者社会心理因素和临床特点 [J].
崔玉华 ;
方明昭 ;
马长锁 ;
不详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 1998, (03) :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