籼型水稻品种物质生产与产量演变规律的研究

被引:17
作者
江立庚
王维金
徐竹生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武汉
[2] ,广西农业大学科研处,南宁,
[3] 不详
关键词
籼型水稻; 物质生产; 产量演变;
D O I
10.13300/j.cnki.hnlkxb.1995.06.007
中图分类号
S511.2 [按米的粘性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探讨水稻品种生产力的发展方向,选用了在水稻生产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具有一定代表性的5类10个籼型水稻品种(组合),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发展阶段上的水稻品种(组合)产量差异显著,从地方高秆品种→改良高秆品种→老改良矮秆品种→新改良矮秆品种→杂交稻,稻谷产量递增74.9~96.3kg/666.7m2。产量与单位面积总颖花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897**)。5类水稻品种(组合)中,以杂交稻在各生育期中干物质积累量最高,新改良矮秆品种次之,其它品种较低。产量的11.1%~37.7%来源于抽穗前茎鞘贮存物质。茎鞘贮存物质对产量的贡献率随着产量提高而增加。高秆品种发展至矮秆品种,其产量主要随经济系数提高而提高,而矮秆品种发展至杂交稻,其产量主要随着生物学产量增加而增加。
引用
收藏
页码:549 / 55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以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作为水稻育种指标的初步研究 [J].
郭光荣 .
湖南农业科学, 1990, (05) :20-22
[2]   水稻超高产育种问题探讨 [J].
杨守仁 .
中国农学通报, 1990, (03) :5-7
[4]  
农作物育种的发展战略[M]. 农业出版社 , 黄佩民 主编,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