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结合对高血压复合高脂血症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3
作者
杨骏 [1 ]
李飞 [1 ]
张庆萍 [2 ]
汪克明 [2 ]
洪伟 [2 ]
吴生兵 [2 ]
周逸平 [2 ]
机构
[1] 安徽中医学院附属针灸医院
[2] 安徽中医学院
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大鼠,近交SHR; 高血压/并发症; 高脂血症/针灸疗法; 内皮,血管/针灸效应; 针药并用;
D O I
10.13703/j.0255-2930.2006.12.016
中图分类号
R259 [现代医学内科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506 ;
摘要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高血压复合高脂血症(CMHH)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2K1C”复合高脂灌胃法复制CMHH大鼠模型,同时设立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复制4周后取血压、血脂能同步升高的大鼠为成功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组、电针组与针药结合组(针药组)。干预4周后,观察大鼠血压(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变化及血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含量。结果:干预后,BP、TC、TG及vWF、t-PA及PAI-1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以针药组最为显著。结论:电针与针药结合均能下调CMHH模型大鼠BP、TC、TG水平,降低血浆vWF和PAI-1的水平,增加t-PA的含量,从而能有效防治CMHH及其可能引起的脑血管病。
引用
收藏
页码:875 / 87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高血压复合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建立 [J].
李飞 ;
杨骏 ;
汪克明 .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5, (03) :35-37
[2]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血栓标志物的关系探讨 [J].
黄承乐 ;
冯国刚 ;
马付坚 .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2, (04) :509-510
[3]  
药理实验方法学.[M].徐叔云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