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两个成因系列花岗岩及其成矿特征

被引:90
作者
徐克勤
胡受奚
孙明志
叶俊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质系,南京大学地质系,南京大学地质系,南京大学地质系,
关键词
花岗岩化; 活化转移; 花岗岩形成作用; 改造型花岗岩; 混染; 花岗岩类; 地壳物质; 陆壳; 大陆型地壳; 花岗闪长岩; 酸性岩; 宁芜地区; 成矿特征; 中生代花岗岩; 华南;
D O I
10.16111/j.0258-7106.1982.02.001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关于华南花岗岩成因类型的划分问题讨论已久。最早,翁文灏先生在1920年发表的《中国矿产区域论》中,已将和钨锡矿床有关的南岭花岗岩和与铜铁矿床有关的长江中下游的花岗闪长岩划为二类;1935年孟宪民先生在研究香花岭钨锡矿床的论文中,也持同样看法;1936年谢家荣先生在《中国之矿产时代及矿产区域》一文中进而将两类花岗岩命名为香港式和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4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华南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 著, 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