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河北省生态足迹动态分析与预测

被引:19
作者
朱金亮 [1 ]
李玉平 [1 ]
蔡运龙 [2 ]
机构
[1] 河北邢台学院
[2] 北京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理学系土地科学中心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灰色预测; 驱动因素; 调控机制; 河北省;
D O I
10.13448/j.cnki.jalre.2011.02.029
中图分类号
F062.2 [生态经济学];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106 ; 0701 ; 070104 ;
摘要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灰色预测模型及资料文献汇总分析等方法,通过对河北省2001-2007年的生态足迹的动态研究,找出生态足迹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并对未来的生态足迹进行预测,进而对未来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对策,以期对河北省的可持续发展实施良性调控,促进河北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研究显示:近年来,河北省的生态承载力明显减弱,而人均生态足迹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出现了生态赤字,这表明河北省的社会经济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其发展是以对资源的过度开发为代价,特别是对可再生资源(主要是耕地)和不可再生资源(能源)的过度开发程度已经相当严重。因此,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经济是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因而,对河北省进行生态足迹的分析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2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江苏省生态足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 [J].
梅艳 ;
何蓓蓓 ;
刘友兆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03) :476-482
[2]   1995-2004年河北省生态足迹分析与评价 [J].
魏静 ;
冯忠江 ;
郑小刚 ;
刘小丽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8, (06) :175-180
[3]   铜川市1994~2003年人均生态足迹变化及社会经济动因分析 [J].
杨勇 ;
任志远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7, (03) :213-218
[4]   河北省耕地压力动态分析与预测 [J].
李玉平 ;
蔡运龙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7, (04) :1-5
[5]   1995—2004年河北省生态足迹分析与生态恢复措施 [J].
高太忠 ;
范勤 ;
李秀荣 .
生态环境, 2007, (02) :609-612
[6]   以生态足迹为基础的河北省可持续发展评价 [J].
李颖 ;
董志 .
商场现代化, 2007, (02) :204-205
[7]   河北省可持续发展状况的衡量与分析——生态足迹分析法 [J].
刘晓燕 .
经济地理, 2006, (S1) :290-292
[8]   基于生态足迹分析法的河北省可持续发展研究 [J].
郝东恒 ;
丁欣 .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06, (05) :561-565
[9]   区域人均生态足迹的社会经济驱动模型——以1995年2003年江苏人均足迹为例 [J].
赖力 ;
黄贤金 ;
刘伟良 .
资源科学, 2006, (01) :14-18
[10]   基于生态足迹的资源节约型发展初探——以杭州市为例 [J].
余万军 ;
吴次芳 ;
尹奇 ;
方斌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6) :12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