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回应型执法:风险防范与制度构建

被引:7
作者
陈光
机构
[1] 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
关键词
社会转型; 回应型执法; 风险防范; 制度构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1 [行政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风险社会的时代。执法过程既是抑制风险也是产生风险的过程。转型时期执法风险主要反映在执法主体、执法对象、法律法规和社会整体等4个方面。防范和控制执法风险的根本选择是实现执法模式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即从理念和制度两个层面确立回应型执法模式。其中,理念的转变主要指对法律功能定位和行政权运行目的这两个基本问题认知的转变。制度建构方面,应该根据回应型执法的理念要求,改进、建立和废止一些制度。影响回应型执法模式转变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执法主体和执法对象的权力理念和规则意识、多元的信息传播渠道和传统执法模式所处的制度系统等。
引用
收藏
页码:106 / 11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防范执法风险是各级领导干部面临的重大课题 [J].
杨启敬 .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2, (01) :5-8
[2]   风险社会的法理解读 [J].
杨春福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1, 17 (06) :106-114
[3]   风险社会与中国——与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的对话 [J].
贝克 ;
邓正来 ;
沈国麟 .
社会学研究, 2010, 25 (05) :208-231+246
[5]   非政府组织与社会治理:作用、困境及其出路 [J].
贺艺 ;
刘先江 .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4) :388-392
[6]   “风险社会”视角下的社会问题 [J].
成伯清 .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2) :129-135
[7]   中国行政执法现状及其对策 [J].
郭小虎 .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1) :113-116
[8]   行政执法的内涵及特点探析 [J].
戴小明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 (04) :69-72
[9]   从工业社会到风险社会(上篇)——关于人类生存、社会结构和生态启蒙等问题的思考 [J].
乌尔里希·贝克 ;
王武龙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3, (03) :26-45
[10]  
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M].陈新民; 著.法律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