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100~2000米超高压变质岩岩相学特征与变质变形史

被引:45
作者
游振东
苏尚国
梁凤华
张泽明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武汉
[3] 北京
[4] 北京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 超高压变质; 榴辉岩质片麻岩; 陆壳部分熔融; 壳幔相互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346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实施,为超高压变质带的研究打开了新的生面,加深了对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认识。从100-2000米获得的岩心的岩石学观察,得知主要岩石类型有:(1)榴辉岩及石榴辉石岩;(2)榴辉岩质片麻岩;(3)石榴橄榄岩;(4)黑云(角闪)二长片麻岩和(5)碎裂岩等。榴辉岩可分幔源和壳源两类,壳源榴辉岩在钻孔中分布较广,上部最为集中;幔源榴辉岩,包括石榴辉石岩,在空间上与超镁铁岩有密切共生关系。榴辉岩质的片麻岩是一种中酸性的超高压岩石,与壳源的榴辉岩共生,显微镜下可以追索出它们之间的结构演化关系。石榴橄榄岩以石榴单辉橄榄岩为主,是俯冲带上部地幔楔加入于俯冲板片变质而成。石榴橄榄岩中的石榴子石富镁,单斜辉石为绿辉石并常含钛斜硅镁石,说明其经过超高压变质的过程。从变质岩石的组合,面理和线理产状的差异,地震反射面和构造角砾岩带的发育,发现以1600米为界,可大致分为2个岩片。上部岩片中多金红石榴辉岩而且出现频率很高,下部岩片中多为多硅白云母榴辉岩出现频率较低。由于隆升进入中下地壳,超高压变质岩普遍发生退变质。榴辉岩的早期退变质成为具后成合晶结构的石榴角闪岩,榴辉岩质片麻岩退变质形成绿帘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变质条件为角闪岩相,它可以部分熔融或受到钾交代作用而转变为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5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 [1]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科学目标及初步成果
    许志琴
    [J]. 岩石学报, 2004, (01) : 1 - 8
  • [2]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1200米构造柱及变形构造初步解析
    许志琴
    张泽明
    刘福来
    杨经绥
    唐哲民
    陈世忠
    柴耀楚
    李天福
    陈方远
    [J]. 岩石学报, 2004, (01) : 53 - 72
  • [3]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及周边地区花岗质片麻岩的地球化学性质和超高压变质作用标志的识别
    刘福来
    许志琴
    杨经绥
    张泽明
    薛怀民
    李天福
    [J]. 岩石学报, 2004, (01) : 9 - 26
  • [4]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2000米以上脆性变形构造应力场
    崔军文
    王连捷
    李朋武
    徐东辉
    吴海燕
    [J]. 岩石学报, 2004, (01) : 73 - 80
  • [5]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孔区三维地震资料的初步解释
    杨文采
    杨午阳
    程振炎
    [J]. 岩石学报, 2004, (01) : 127 - 138
  • [6]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100~2050m)榴辉岩岩石化学研究
    张泽明
    许志琴
    刘福来
    游振东
    沈昆
    杨经绥
    李天福
    陈世忠
    [J]. 岩石学报, 2004, (01) : 27 - 42
  • [7]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100~2000m岩石弹性波速度:对地震深反射的约束[J]. 金振民,欧新功,徐海军,H.Kern,金淑燕,侯光久.岩石学报. 2004(01)
  • [8] 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折返构造及折返机制
    许志琴
    张泽明
    刘福来
    杨经绥
    李海兵
    杨天南
    邱海峻
    李天福
    孟繁聪
    陈世忠
    唐哲民
    陈方远
    [J]. 地质学报, 2003, (04) : 433 - 450+593
  • [9] 大别—苏鲁超高压地体折返过程中岩石组合演化的地球化学约束
    杨启军
    钟增球
    周汉文
    [J]. 地球科学, 2003, (03) : 241 - 249
  • [10] 板块下的构造及地幔动力学
    许志琴
    赵志兴
    杨经绥
    袁学诚
    姜枚
    [J]. 地质通报, 2003, (03) : 149 -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