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性旅游协作联盟及其构建——以运河文化主题协作联盟为例

被引:22
作者
沈山 [1 ,2 ]
沈正平 [2 ]
孙旭芳 [2 ]
马晓冬 [2 ]
安宇 [3 ]
机构
[1] 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2] 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3] 淮海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
主题性; 旅游协作联盟; 京杭大运河; 运河文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主题性旅游协作联盟是一种新型的旅游合作战略模式,其协作基础为相似的空间认知要素、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支撑和物态化的整合营销品牌。在分析国内外20多个旅游协作联盟的基础上,从地域联系、主题类型、空间结构和组织形式等4个视角,总结了主题性旅游协作联盟的12种基本类型,指出协作的基础理论是注意力经济学、协作网络共生理论和旅游产业集群理论。选取江苏扬州至山东济宁段运河为研究区域,分析其文化资源和旅游发展状况,提出"千年运河,世纪风情"的运河文化主题,从组织体系、品牌营销、产品体系、保障机制、信息平台等5个方面进行主题性旅游协作联盟的构建。
引用
收藏
页码:1444 / 145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游客感知视角下的旅游地竞争力结构方程模型 [J].
史春云 ;
张捷 ;
尤海梅 .
地理研究, 2008, (03) :703-714
[2]   关于主题旅游协作网络建设的探讨——以“霞客行”旅游网络为例 [J].
彭华 ;
赵飞 ;
王华 .
热带地理, 2007, (05) :472-476+482
[3]   中国区域旅游合作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J].
吴军 .
旅游学刊, 2007, (08) :35-41
[4]   跨界民族文化景区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共生整合机制——以泸沽湖景区为例 [J].
王维艳 ;
林锦屏 ;
沈琼 .
地理研究, 2007, (04) :673-684
[5]   199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旅游合作研究进展 [J].
马晓冬 ;
司绪华 ;
朱传耿 .
人文地理, 2007, (04) :16-20
[6]   旅游产业的新发展观:5C模式 [J].
王慧敏 .
中国工业经济, 2007, (06) :13-20
[7]   跨省区域旅游合作研究——以陕甘豫三省为例 [J].
牛江艳 ;
曹荣林 ;
杨新军 .
人文地理, 2007, (01) :28-33
[8]   区域旅游协作:实质、影响因素与组织模式 [J].
赵飞 ;
李新 ;
彭华 .
特区经济, 2006, (09) :232-234
[9]   “文化线路”的多维度内涵 [J].
姚雅欣 ;
李小青 .
文物世界, 2006, (01) :9-11
[10]   区域旅游竞合研究进展 [J].
史春云 ;
张捷 ;
沈正平 ;
钟静 ;
不详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 2005, (05) :8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