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治疗有效时吸疱液中的白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下降

被引:1
作者
王月华
机构
关键词
银屑病; TNF; IL; 白疮; 白介素; PASI;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58.63 [牛皮癣(银屑病)];
学科分类号
100206 ;
摘要
<正> 为进一步明确银屑病严重程度与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皮肤中水平的关系,作者对已用UVB、双丙酸倍他米松及柳酸软膏治疗的银屑病皮损及非皮损的负压疱液作了这两种细胞因子的测定。 病例和方法:6例进展期斑块状银屑病女性患者,24~82岁,平均70岁。用Kiistala法负压200~300mmHg 2~3小时,从3cm~5cm直径或更大的斑片皮损获得的疱液(ISBFs),并从皮损外10cm~15cm的未受累皮肤获得的疱液(USBFs),以EIA法每1~2周测定一次,至少1个月。TNF-α EIA及IL-6 EIA药盒敏感
引用
收藏
页码:302 / 303
页数:2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