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0 条
土壤微形态学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2
作者:

廖超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何毓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机构:
[1]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土壤微形态学;
研究进展;
展望;
D O I:
10.16498/j.cnki.hnnykx.2009.02.005
中图分类号:
S152.4 [土壤结构];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作为土壤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土壤微形态学自从创建以来,通过国内外学者的创新性研究,在其研究技术与研究内容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简单回顾了土壤微形态学的发展历程,综述了土壤微形态研究的主要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作出了展望。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7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 [1] 黄土高原南部全新世土壤微结构形成机理探讨[J]. 地理研究, 2002, (04) : 487 - 494庞奖励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黄春长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2] 免耕制度下耕作土壤结构演化的数字图像分析[J]. 土壤学报, 2002, (02) : 214 - 220李德成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B.Velde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J.F.Delerue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张桃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3] 成都平原水耕人为土诊断层的微形态特征与土壤基层分类[J]. 山地学报, 2002, (02) : 157 - 163何毓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周红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4] 中国紫色土的微结构研究——兼论在ST制土壤基层分类上的应用[J]. 西南农业学报, 2002, (01) : 65 - 69何毓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宫阿都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5] 利用土壤切片及数字图像研究低丘缓坡不同部位土壤的孔隙结构特征[J]. 土壤通报, 2002, (01) : 6 - 8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B.Velde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J.F.Delerue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6] 农业生态与土地退化的土壤微形态研究[J]. 土壤与环境, 2001, (03) : 234 - 237贺秀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唐克丽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张成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8] 变性土滑擦面的特征与形成机制[J]. 科学通报 , 1996, (12) : 1100 - 1102何毓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黄成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不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
- [10] 微团聚体的保肥供肥性能及其组成比例在评断土壤肥力水平中的意义[J]. 土壤学报, 1994, (01) : 18 - 25陈恩凤,周礼恺,武冠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