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生理特性与抗旱性的相关分析及QTL定位

被引:6
作者
王辉 [1 ,2 ,3 ]
曹立勇 [2 ]
郭玉华 [3 ]
程式华 [2 ]
机构
[1]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2] 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水稻改良中心
[3]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生理特性; 抗旱性; 分子标记; 水稻; 数量性状座位;
D O I
10.16819/j.1001-7216.2008.05.006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籼稻品种IR64和粳稻品种Azucena杂交产生的包含110个加倍单倍体株系的群体,在干旱胁迫和正常水分条件下,连续在2004年和2005年于抽穗期分别测定了叶片水势、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SPAD值)、游离脯氨酸含量、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并于成熟期取样,计算抗旱系数。与正常水分状况下相比,干旱胁迫条件下叶片的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增加达极显著水平,干旱胁迫条件下叶片的相对含水量、水势、叶绿素含量和气孔导度的降低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水势与抗旱系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利用175个RFLP标记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分析了与抗旱性相关的叶片生理指标,共检测到与抗旱性相关的6个生理指标的7个加性QTL,31对上位性QTL,其中有2个主效QTL、9对上位性QTL存在环境互作效应。在两种水分条件下检测到的QTL结果有较大差异,说明干旱胁迫对控制与抗旱性相关的叶片生理性状基因的表达有显著的影响。在6个抗旱相关生理指标中,检测到的控制叶片气孔导度和水势的QTL较多,有3个加性QTL和8对上位性QTL控制气孔导度,有8对上位性QTL控制水势。
引用
收藏
页码:477 / 48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水分胁迫下不同抗旱性冬小麦脯氨酸积累动态 [J].
吕丽华 ;
胡玉昆 ;
李雁鸣 .
华北农学报, 2006, (02) :75-78
[2]   栽培稻抗旱性相关性状QTL的定位 [J].
罗继景 ;
黄巍 ;
朱瑞良 ;
林鸿宣 .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5, (02) :260-268
[3]   水稻若干生理指标与品种抗旱性关系的研究 [J].
孟宪梅 ;
黄义德 ;
李奕松 ;
周可金 ;
武立权 ;
黄木易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3, (01) :15-22
[4]   不同尺度上植物叶气孔导度对升高CO2的响应 [J].
郑凤英 ;
彭少麟 .
生态学杂志, 2003, (01) :26-30
[5]   水旱栽培条件下水、陆稻品种产量和生理性状比较 [J].
凌祖铭 ;
李自超 ;
余荣 ;
穆平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2, (03) :13-18
[6]   不同类型稻抗旱性鉴定指标研究 [J].
张燕之 ;
周毓珩 ;
曾祥宽 ;
邹吉承 ;
王昌华 ;
王辉 ;
曹炳晨 ;
刘宛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2, (02) :90-93
[7]   水稻苗期耐旱性基因位点及其互作的分析 [J].
滕胜 ;
钱前 ;
曾大力 ;
国广泰史 ;
藤本宽 ;
黄大年 ;
朱立煌 .
遗传学报, 2002, (03) :235-240
[8]   土壤水分状况及环境条件对水稻蒸腾的影响 [J].
陈家宙 ;
陈明亮 ;
何圆球 ;
不详 .
应用生态学报 , 2001, (01) :63-67
[9]   脯氨酸代谢与植物抗渗透胁迫的研究进展 [J].
许祥明 ;
叶和春 ;
李国凤 .
植物学通报, 2000, (06) :536-542
[10]   水稻高产抗旱的水分生理研究(简报) [J].
葛圣伦 ;
谈家云 ;
王华琪 .
安徽农学通报, 2000, (04) :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