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对人角质形成细胞缝隙连接通讯功能的影响

被引:3
作者
陈苘
曾群力
鲁德强
姜槐
机构
[1] 浙江大学医学院生物电磁学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医学院生物电磁学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医学院生物电磁学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医学院生物电磁学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杭州,杭州,杭州,杭州
关键词
辐射; 缝隙接合部; 荧光淬灭后恢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68 [物理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研究低功率毫米波对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 (HaCaT)缝隙连接通讯 (GJIC)的影响。方法 采用荧光淬灭后恢复技术 ,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频率为 30 16GHz、功率密度分别为1 0和 3 5mW/cm2 毫米波辐照对细胞缝隙连接通讯功能的影响。结果  12 氧 14 酰佛波酯 (TPA)5 μg/L可抑制细胞GJIC功能 ,激光淬灭后平均荧光恢复率由正常对照的 (5 5± 17) %降至 (34±13) %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功率密度为 1 0和 3 5mW /cm2 毫米波单独辐照不改变细胞GJIC功能 ,其平均荧光恢复率分别为 (5 2± 16 ) %和 (5 0± 17) % ;当毫米波与TPA联合作用时 ,TPA诱导的细胞GJIC功能抑制被削弱 ,其中 1 0mW /cm2 毫米波使TPA诱导的细胞GJIC功能抑制部分恢复 ,其平均荧光恢复率为 (47± 16 ) %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而 3 5mW /cm2 毫米波使细胞GJIC功能完全恢复至正常对照水平 ,其平均荧光恢复率为 (5 0± 16 ) %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 毫米波辐照可消除或减小TPA诱导的细胞GJIC功能抑制。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 [1] 极低频磁场辐照对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的作用及其阈值研究
    傅一提
    胡根林
    曾群力
    姜槐
    许正平
    [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02, (03) : 57 - 59
  • [2] 毫米波并放疗治疗浅表转移瘤的研究
    张峰,孙仲藩,彭俊云,潘琳,李茜,顾广源
    [J]. 中华理疗杂志, 1996, (01) : 3 - 5
  • [3] 毫米波辐照的间接效应探讨[J]. 郭鹞,苏德争,李缉熙,朱鹏九.中华理疗杂志. 1990 (01)
  • [4] 毫米波技术与生物医学[M].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吴祈耀,唐晓英编著,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