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中籼中熟杂交水稻产量与主要经济性状的分析

被引:38
作者
吕建群
曾宪平
机构
[1]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中籼中熟; 产量; 通径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2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通过对1996—2005年四川省中籼中熟杂交水稻区试试验86个组合的116组数据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每穗总粒数与每穗实粒数,结实率与产量均成极显著正相关,有效穗对产量的贡献最大,但由于有效穗数通过穗粒数的间接副作用较大,所以有效穗数太大对提高产量反而不利。笔者认为,四川中籼中熟杂交水稻高产应在保证一定穗数的基础上,主攻每穗实粒数,同时兼顾提高千粒重,协调好性状之间的关系。其单产9.0t/hm2的产量构成因素是:有效穗数265~270万/hm2,每穗总粒数180~200粒,结实率大于84%,千粒重27~29g。
引用
收藏
页码:184 / 18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杂交稻产量与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J].
郑玉美 .
福建稻麦科技, 2005, (02) :5-6+12
[2]   四川省中籼迟熟杂交水稻10年区试分析 [J].
康海岐 ;
曾宪平 ;
李勤修 .
中国农学通报, 2002, (02) :44-48
[3]   杂交中籼高产育种关键因素分析 [J].
罗志祥 ;
苏泽胜 ;
施伏芝 .
中国农学通报, 2001, (05) :52-54+60
[4]   四川杂交水稻新选育组合分析 [J].
曾宪平 .
西南农业学报, 1996, (S1) :31-35
[5]   杂交水稻亚种间重穗型组合选育──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理论与实践 [J].
周开达 ;
马玉清 ;
刘太清 ;
沈茂松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5, (04) :40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