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头部穴位对偏瘫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3
作者
王铠
潘文宇
王澍欣
李艳慧
机构
[1] 广东省人民医院
[2]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关键词
中风偏瘫/针灸疗法; 穴位,头颈部; 体穴; 血液流变学/针灸效应;
D O I
10.13729/j.issn.1671-7813.2003.03.102
中图分类号
R246.6 [神经精神病科];
学科分类号
摘要
103例中风偏瘫病人随机分为:头穴组(53例),对照组(50例),经过30次针刺治疗,二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头穴组优于对照组,二组均能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状态,其改善作用以头头组为优。缺血性中风血液变快。血流变慢,血液运行阻力增大是病理基础,针灸后血液浓稠性、粘滞性、聚集性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达到疏通经络气血,改善脑部血供的目的。
引用
收藏
页码:231 / 232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三针疗法.[M].赖新生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
[2]   针刺风府、哑门穴为主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观察与机理研究 [J].
冯淑兰 ;
郭振球 ;
谢国荣 .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6, (02) :22-26
[3]   缺血性中风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和脑血流量 [J].
郭述苏 ;
朱昌志 ;
樊洪 ;
刘瑞娟 ;
李培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1985, (01) :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