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两国法人(单位)犯罪定义的比较研究

被引:1
作者
竹怀军
机构
[1] 广东韶关大学法学硕士、政法系讲师
关键词
中国; 法国; 法人(单位)犯罪; 犯罪构成;
D O I
10.13542/j.cnki.51-1747/tn.2000.02.014
中图分类号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中、法两国刑法中法人(单位)犯罪的比较研究,分析了两国法人(单位)犯罪立法的优点和不足,并对我国理论界有关的热点问题作出了比较系统的进一步探讨。作者认为,法人(单位)犯罪比较科学的定义是:法人(单位)犯罪是指出于为了法人(单位)谋取利益的动机,基于法人(单位)的意志,以单位的名义,由自然人代表单位所实施的严重危害社会的故意或过失行为。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试论我国刑法上的单位犯罪主体 [J].
何秉松 .
中外法学, 1998, (01) :46-53
[2]  
刑法哲学.[M].陈兴良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3]  
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M].王利明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4]  
犯罪通论.[M].马克昌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