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环境自治”导向的村庄整治规划实践——以无锡市阳山镇朱村为例

被引:32
作者
翁一峰 [1 ,2 ]
鲁晓军 [3 ]
机构
[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2] 无锡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所
[3] 无锡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
关键词
村民环境自治; 村庄整治规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农村乡镇规划];
学科分类号
083302 ;
摘要
指出能否促进"村民环境自治"是判断村庄整治成功与否的核心标准之一,并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角度对促进村民自治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指出"明晰村民责任包干区"、"村民全过程参与"和"经济实用的环境设计"是促进"村民环境自治"的三个重要手段。从基于村民需求导向的现状调研、开展经济实用的村庄环境设计、划定权责清晰的管理范围边界以及强化村庄整治的村民参与四个方面对村庄整治规划方法进行介绍,指出村庄整治的意义不仅是物质环境改善,更应视作促进乡风文明、提高村民自治能力、引导村庄永续发展的重要平台。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6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西方环境决策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特点及其评价 [J].
任丙强 .
行政论坛, 2011, 18 (01) :48-51
[2]   村民自治背景下的乡村关系分析 [J].
谢乃煌 .
嘉应学院学报, 2009, 27 (01) :109-111
[3]   公众参与模式下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实践 [J].
刘晓瑜 .
山西建筑, 2008, (11) :42-43
[4]   村民自治:一场伟大的农村变革 [J].
王时浩 .
小城镇建设, 1998, (09) :33-35
[5]  
历史街区保护的产权视角的若干讨论[A]. 翁一峰.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