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制的特性与中国文化的礼制印记

被引:22
作者
胡新生
机构
[1]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
礼; 礼制; 中国礼制史; 中国文化;
D O I
10.16346/j.cnki.37-1101/c.2014.03.007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化专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05 ; 0503 ;
摘要
中国古代"礼"概念包括礼节仪式、伦理道德、政治等级三层含义,三者虽有联系但各有特定的内容。作为中国礼制史研究的对象,礼仪、礼制都是特指"礼"的礼节仪式层次。礼仪包括民间礼仪与国家礼仪,后者即通常所说的"礼制",亦即礼仪中具有国家背景和政治强制力的部分。礼仪制度有别于其他典章制度的本质属性在于其表演性、象征性和程式化、标准化。表演性、象征性使礼仪具有高于日常生活的特殊意义和广而告之的公示功能,程式化、标准化使礼仪具有高度的组织性、规范性以及维护和强化社会政治等级的功能。中国古代礼制的发达使礼仪的两种特性得以充分发挥,从而给中国文化烙下极度重视表演和程式的印记。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8+166 +16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仪式与信仰.[M].王霄冰; 主编.民族出版社.2008,
[2]  
古代艺术与仪式.[M].(英) 哈里森;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3]  
人类学仪式的理论与实践.[M].彭兆荣; 著.民族出版社.2007,
[4]  
中国礼教思想史.[M].蔡尚思; 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5]  
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M].李泽厚;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6]  
孔子.[M].(美)赫伯特·芬格莱特(HerbertFingarette)著;彭国翔;张华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7]  
钱穆与七房桥世界.[M].(美)邓尔麟(JerryDennerline)著;蓝桦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8]  
陈寅恪诗集.[M].陈美延;陈流求编;陈寅恪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9]  
简明文化人类学词典.[M].陈国强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
[10]  
资本论.[M].马克思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