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集成铜电极的聚甲基丙烯酸甲脂电泳芯片的制作
被引:7
作者
:
刘军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南岭校区化学学院,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大连,长春,吉林大学南岭校区化学学院,长春,大连,大连,长春,长春
刘军山
罗怡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南岭校区化学学院,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大连,长春,吉林大学南岭校区化学学院,长春,大连,大连,长春,长春
罗怡
杜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南岭校区化学学院,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大连,长春,吉林大学南岭校区化学学院,长春,大连,大连,长春,长春
杜艳
刘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南岭校区化学学院,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大连,长春,吉林大学南岭校区化学学院,长春,大连,大连,长春,长春
刘冲
王立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南岭校区化学学院,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大连,长春,吉林大学南岭校区化学学院,长春,大连,大连,长春,长春
王立鼎
周伟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南岭校区化学学院,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大连,长春,吉林大学南岭校区化学学院,长春,大连,大连,长春,长春
周伟红
杨秀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南岭校区化学学院,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大连,长春,吉林大学南岭校区化学学院,长春,大连,大连,长春,长春
杨秀荣
机构
:
[1]
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南岭校区化学学院,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大连,长春,吉林大学南岭校区化学学院,长春,大连,大连,长春,长春
来源
:
分析化学
|
2005年
/ 04期
关键词
:
聚甲基丙烯酸甲脂;
电泳芯片;
铜电极;
二次曝光;
电化学检测;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O657.1 [电化学分析法];
学科分类号
:
070302 ;
081704 ;
摘要
:
在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上溅射金属Cu,然后利用光刻、湿法腐蚀的办法制出铜电极。与另一片含有微沟道的PMMA基片热键合,制成集成铜电极的电泳芯片。在电极制作过程中,对Cu表面上覆盖的正性光刻胶的前、后烘烤温度及时间进行了研究。对Cu腐蚀液的选择及其浓度的确定进行了分析。首次提出采用二次曝光的办法去除铜电极表面的光刻胶。为了证明该种方法的可行性,在制作的一种集成铜电极的PMMA芯片上,进行了循环伏安及动态伏安实验,采用安培法对葡萄糖溶液的电泳分析进行检测。
引用
收藏
页码:584 / 58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Manz A,Harrison D J,Verpoorte E M J,FerringerJ C,Paulus A,Ludi H,Widmer H M. J. Chromatogr . 1992
←
1
→
共 1 条
[1]
Manz A,Harrison D J,Verpoorte E M J,FerringerJ C,Paulus A,Ludi H,Widmer H M. J. Chromatogr . 1992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