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意识与意识问题——人文社会科学问题的特征、来源与应答

被引:32
作者
何明
机构
[1] 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关键词
问题意识; 生活世界; 社会关系; 场域; 实地研究;
D O I
10.19862/j.cnki.xsyk.2008.10.003
中图分类号
C03 [科学的方法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人文社会科学是否能够取得有价值和有成效的学术创新,不仅取决于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更取决于什么是学术问题、从何处发现问题、怎么发现问题和怎样应答问题。作为以人为中心、以人类社会文化为论域的学术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问题来自人的生活世界;无论是有关普遍性和一般性的宏观"大理论"还是面对特定社区或群体的个案研究,无论是实地研究或经验研究还是阐释性研究或评价性研究,问题都来自人的生活世界及其认知和研究中出现的尚未给予系统解答的疑问和有效程度尚不能令人满意的应答。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问题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存在于或呈现于社会关系之中,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发现有关人及其社会文化的真问题。作为一种社会职业的理性集体行动类型,人文社会科学必须遵循一定的学术秩序和规则,对问题的应答需具备负责任的态度、可靠的依据、缜密的分析、清晰的表述等原则,唯此才有获致有效的真知识,也才有实质意义的学术创新。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哲学的“创新”本性——《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序 [J].
高清海 .
天津社会科学, 2002, (04) :11-13
[2]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M].(德) 韦伯;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  
科学的社会用途.[M].(法)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Bourdieu)著;刘成富;张艳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  
资本论.[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4,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2001,
[6]  
文化的解释.[M].(美)克利福德·格尔兹(CliffordGeertz)著;纳日碧力戈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7]  
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M].(德)胡塞尔(Hussrl;E.)著;张庆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人民出版社.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