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立法之定位

被引:21
作者
吕忠梅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武汉
关键词
循环经济立法; 和谐; 综合决策; 规范协同;
D O I
10.16390/j.cnki.issn1672-0393.2007.01.007
中图分类号
D912.6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 D912.29 [经济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8 ; 030107 ;
摘要
循环经济立法的本质在于发现不同于过去已有法律的新规则,而这些新规则是由价值、功能、制度构成的。循环经济立法源于中国从线性经济向循环经济的发展需求,平衡“经济-社会-环境”的利益关系决定了其和谐的价值定位;传统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分隔决策是资源环境危机不可能从根本上得以消除的直接原因,法律的分别制定维护了这样一种发展模式,综合决策是改变现状的唯一选择,也是循环经济立法的功能定位;和谐的价值和综合决策的功能需要有新的制度予以实现,具有政策性、综合性特征的协同性规范是循环经济立法的制度定位。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系统化建构中的循环经济立法 [J].
李艳芳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6, (03) :15-23
[2]   经济法与社会法的法功能配合——经济法与社会法关系之研究 [J].
甘强 .
理论与改革, 2006, (03) :127-131
[3]   循环经济立法的必要性及其定位 [J].
王灿发 .
东南学术, 2006, (03) :161-162
[4]   生理学视角下的循环经济立法问题 [J].
汪劲 .
东南学术, 2006, (03) :162-164
[5]   论基础层次的循环经济立法 [J].
梅宏 .
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 (01) :24-27
[6]   中国循环经济立法初探 [J].
戚道孟 ;
刘翠娥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6) :78-82
[7]   世行贷款造林项目工程质量和技术管理探析 [J].
杨伦增 .
绿色中国, 2005, (09) :37-38+42
[8]   建立循环型社会法律制度,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J].
刘芳 ;
李慧明 .
中国发展, 2005, (02) :15-18
[9]   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及循环经济 [J].
刘会强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02) :9-12
[10]   循环经济立法问题研究 [J].
孙佑海 .
环境保护 , 2005, (01) :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