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集体行动的重大转折——2005年、2012年涉日游行示威活动之比较

被引:3
作者
朱力 [1 ]
朱志玲 [1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2] 江苏警官学院公安管理系
关键词
涉日游行示威; 集体行动; 重大转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1 [国家法、宪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涉日游行示威活动与其他集体行动、集体行为相比,因在目标合理性、涉及空间、参与主体等方面明显不同而在我国集体行动中自成一类。比较2005年和2012年涉日游行示威活动,可以发现,这两次活动在动员手段、组织化程度以及目标设置方面存在着共同性,但在暴力程度、理性爱国的主流价值观建构以及政府的处置方法方面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要疏导此类游行示威活动,需要依法治理,切实贯彻实施《集会游行示威法》;允许社会组织介入,提高游行示威活动的组织化程度;公安机关需以科学方式进行现场处置。
引用
收藏
页码:105 / 11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2005年的中国网络媒体 [J].
闵大洪 .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1) :1-5
[2]  
走出社会矛盾冲突的漩涡[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朱力, 2012
[3]  
我国重大突发事件解析[M].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朱力等, 2009
[4]  
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赵鼎新著, 2006
[5]  
社会冲突的功能[M]. 华夏出版社 , (美)科 塞(Coser, 1989
[6]  
反日烽火从网上到街头 .2 王永治. 凤凰周刊 . 2005
[7]  
西安打砸抢烧目击者:那些人不是黄头发就是有文身 .2 秦珍子. 中国青年报 .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