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贝氏隐孢子虫人工感染试验

被引:13
作者
赵亚荣
蒋金书
机构
[1] 北京农业大学兽医学院
关键词
人工感染试验; 法氏囊; 泄殖腔; 腔上囊; 淋巴组织; 共泄腔; 贝氏隐孢子虫; 藏卵器; 卵囊; 雏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作者对69只2日龄雏鸡进行了隐孢子虫的人工感染试验。试验分3组,每只口服贝氏隐孢子虫钝种卵囊分别为1.73×10~7、8.5×10~6和1.94×10~6个。于接种后第3天粪便中首次出现卵囊,第9—17天为排卵囊高峰期,排卵囊可长达35天。人工感染隐孢子虫后雏鸡的严重发病与死亡多见于接种后第14—21天。临床上出现严重的呼吸道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严重困难、气喘、伸颈、张口呼吸和打喷嚏。病鸡精神沉郁,眼半闭,翅下垂,站立不稳或独卧一侧,严重者则饮、食欲废绝,并于发病后2—3日内死亡,共死亡35只,死亡率为50.8%。病理剖检可见喉头与气管水肿,渗出物增多。有时气管内可见到块状的纤维素性渗出物,严重者在气管内形成一灰白色的凝固物。肺充血发炎、表面湿润,泡沫状渗出物增多。肺腹侧多有灰白色硬斑,气囊混浊,渗出物增多。肾灰白色肿胀。刮取气管及法氏囊粘膜作成涂片,经染色后可见到大量各发育期的隐孢子虫虫体。病理组织学观察可在喉头、气管、肺脏、直肠、泄殖腔及法氏囊粘膜表面找到大量的球形虫体。用透射电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鸡隐孢子虫均寄生在粘膜上皮细胞的表面,并不进入上皮细胞内部。在虫体寄生部位的粘膜绒毛层受害严重,大量上皮细胞脱落和破损,呼吸道有明显的炎性病变。
引用
收藏
页码:5 / 6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北京地区牛隐孢子虫病的调查及小鼠的人工感染 [J].
蒋金书 ;
胡景辉 ;
秦爱平 ;
王功民 ;
陈刚 ;
韩谦 .
中国兽医杂志, 1989, (01) :2-4
[2]   雏鸡隐孢子虫病的诊断 [J].
张友三 ;
赵献军 ;
秦晟 ;
孟成文 .
中国兽医科技, 1988, (12) :34-36
[3]   鸡的隐孢子虫病在广东首次发现 [J].
张敬伦 ;
冯建雄 ;
陈业峤 .
中国兽医科技, 1988, (01) :6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