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人称零主语的ICM分析

被引:13
作者
熊学亮
机构
[1] 复旦大学外文系上海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ICM框架; ○固化; 能量守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314 [语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用典型的认知语言学“基本行为 → 概念化 (即范畴化和图式化)→ 语言形状”模式为基础,在 ICM 框架中分析了带有文化意识因素的汉语第一人称零主语 ○ 的典型使用情况。作者认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对自我地位肯定程度的不同,必定在语形上留下烙印。由于形式语言学的参数调整和数理逻辑语言模式运算等方式,在 ○的分析方面显得苍白无力,采纳ICM 分析法,似乎可以在语言学所追求的两大目的之间,即“理论精致性”和“语用现实性”这一“能量守恒”的理论天平上,找到较为理想的平衡。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4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认知相关、交际相关和逻辑相关 [J].
熊学亮 .
现代外语, 2000, (01) :13-23
[2]   认知语境的语用可及程度分析 [J].
熊学亮 .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1999, (06) :17-23+80
[3]  
Interpreting anaphoric expressions: a cognitive versus a pragmatic approach[J] . Mira Ariel.Journal of Linguistics . 1994 (1)
[4]  
Advances inCross-Cultural Categorization. Rosch,Eleanor. Academic Press . 1977